一、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批改评语
心理刻画不够生动具体未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态度好恶观。 事理: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说理充1.分透彻立意鲜明。
2. 引用名人名言经典事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更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3. 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
4. 例证丰富选材得当描述详略得当较具说服力。
二、五年级上册松鼠这篇文章从哪三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可爱
第一部分(1):介绍了松鼠的性格、习性及外形特征。
第二部分(2);介绍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着重介绍了松鼠驯良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行动和打窝两方面写松鼠警觉、乖巧的特点。
三、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松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松鼠》 作者简介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生于勃艮第省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园长。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如《自然的分期》,像一部史诗,笔触富于感情,以形象的语言、拟人的描写使文章生动、活泼而有趣,至今为人们所珍视。课文根据《布丰文选》改写。 他研究宇宙和物种的起源,主张生物的种是可变的,竭力倡导生物转变论,并提出了“生物的变异基于环境的影响”的原理。 背景资料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积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的小动物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松鼠的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 说它是说明文,因为它是一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点。说它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它是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 这种文艺性的说明文又称为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短小精炼,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活泼生动,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引人入胜。《松鼠》一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结构分析 课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这一段是总括的话,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说明松鼠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第二部分(第2段),这一段承接上文,具体描述松鼠“漂亮”这个特点。主要写了松鼠的面容、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样子。 第三部分(第3段),从它机灵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写出它是一种活泼、有趣、驯良的小动物,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 第四部分(第4、5段),第一层(第4段),写松鼠乖巧的习性。介绍松鼠过水的动作、不冬眠、十分警觉、跑跳轻快、叫声响亮。 第二层(第5段),写松鼠搭窝的方法。描述搭窝的先后次序和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以及窝口的设计,生动地表明松鼠的灵性。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松鼠的多产,毛的色泽,肉、毛、皮的用处,说明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补充了“讨人喜欢”的内容。
四、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概括每段段意
1、第一段:本段主要描写了作者的妈妈在家里做饭的情景,展示了妈妈的勤劳和细心。
2、第二段:本段以抽象的方式描写了秋日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秋天的美好和宁静。
3、第三段:本段通过一对小男孩的对话,描述了他们在课堂上讨论“名人”的话题,以此表现了孩子们对名人的向往和对成功的追求。
4、第四段:本段描写了主人公小乔参加聚会的情景,通过对小乔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展示了小乔的开朗和主动性。
5、第五段:本段以作者笔下的一只小猫为线索,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关怀和善良,同时也大致展示了小猫在平凡生活中的乐趣与感受。
6、第六段:本段通过描述主人公小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经历,展示了他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也传递出了埋头苦干的重要性。
7、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五、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2、《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3、《示儿》诗人通过临终对儿子的谆谆嘱托,抒发了自己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的爱国之情。
4、诗歌赏析
5、前两句写诗人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至死不渝。后两句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的无比渴望,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至死不变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