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点面结合赏析 七律长征的课堂笔记

七律长征点面结合赏析 七律长征的课堂笔记

一、七律长征点面结合赏析

1、其中“万水千山”是面,“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是几个点。

2、《七律·长征》

3、原文:

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7、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扩展就是:

9、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0、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11、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2、

二、七律长征每联手法各叫什么

1、首联总起。

2、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对偶、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七律长征的课堂笔记

3、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偶。

4、尾联,高潮起后戛然而止,中心突出。

三、七律长征教学重难点

1、我觉得难点首先就是近体诗的格律规则,此诗的首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首句入韵格式的平韵七律诗。写作要领是起承转合,中间的三、四句对仗,五、六句也对仗。

2、再就是内容上,用了高度概括的手法浓缩了长征的主要经历、表现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该诗可称作是毛泽东主席七律诗中最著名的一首了。

3、另一首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那首,主席的古典诗词造诣深厚。最出名的词应该是《沁园春·雪》,写的大气磅礴!另外主席的婉约词也很动人,如《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

四、《七律长征》应该如何读

七律长征可以这样度读。

长征七律的朗读技巧和发声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把握整体:长征七律是一首综合性很强的长诗,需要整体把握,理解诗意和情感,从而进行朗读。

2. 声音抑扬顿挫:在朗读中需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特别是在描写长征壮举的部分,要用力感受,使声音更加宏亮有力。

3. 读韵注意:长征七律是一首有规律的韵文,要注意读韵,使每一句都有对应的韵脚,使整首诗的韵律更加和谐。

4. 情感交融:长征七律是一首充满抗争精神和人民力量的诗歌,要在朗读中把握情感,使自己和诗歌融为一体。

所以,长征七律的朗读技巧和发声方法需要从整体、声音、韵律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把握。

五、七律长征每句重点

1、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这句我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这首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来写的。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我从诗句中读出了两个故事: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2)品读“暖”和“寒”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开颜”一词可以看出。

5、《长征》长征这首诗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6、词语解释:

长征: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难:不容易。 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等闲:平常。 细浪:细小的波浪。磅礴:(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8630)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