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一、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1、关于油气输送管道的完整性管理规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数据采集与整合:是指收集和整合与管道完整性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管道设计、建设、运行、检测、维修等数据,以及环境、社会、法律等数据,为后续的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提供基础。

3、高后果区识别:是指根据管道失效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后果,将管道沿线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高后果区,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4、风险评价:是指根据数据采集与整合的结果,分析和评估管道失效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管道的风险水平,并确定风险接受标准和风险优先级。

5、完整性评价: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管道的结构完整性、功能完整性和操作完整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管道是否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并提出风险消减和维修维护的建议。

6、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是指根据完整性评价的结果,制定并实施针对管道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的风险消减措施和维修维护计划,以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

7、效能评价:是指对完整性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进行评价,以验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石油管道焊接规范

设计文件应标明输油管道及管道附件母材及焊接材料的规格、型号和焊缝及接头形式。应对焊接方法、焊接检验和验收合格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9.1.2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提出的钢管和管件材料等级、焊接方法和材料等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结果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规程和焊接工艺评定内容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SY/T 4103的相关规定。

9.1.3 焊接材料应根据被焊件的工作条件、机械性能、化学成分、接头型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9.1.4 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热强钢焊条》GB/T 5118、《熔化焊用钢丝》GB/T 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8110、《碳钢药芯焊丝》GB/T 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 17493的有关规定。

当选用未列入标准的焊接材料时,应经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9.1.5 焊接接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接焊缝坡口型式和尺寸的设计,应按焊接工艺规程执行;

2 对接焊缝接头的外观检查、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SY/T 4103的有关规定;

3 两个壁厚不等的管端接头型式,宜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或采用长度不小于管子半径的预制过渡短管;过渡短管接头设计宜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

9.1.6 焊件的预热应根据材料性能、焊件厚度、焊接条件、气候和使用条件确定。当需要预热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焊接两种具有不同预热要求的材料时,应以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材料为准;

2 预热时应使材料受热均匀,在施焊过程中其温降应符合焊接工艺的规定,并应防止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过高。

9.1.7 焊缝残余应力的消除应根据结构尺寸、用途、工作条件、材料性能确定。当需要消除焊缝残余应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壁厚大于32mm的焊缝应消除应力。当焊件为壁厚32mm~38mm碳钢时,且焊缝所用最低预热温度不低于95℃时,可不消除应力;

2 当焊接接头所连接的两个部分厚度不同而材质相同时,其焊缝残余应力的消除应依据较厚者确定;对于支管与汇管的连接或平焊法兰与钢管的连接,其应力的消除应分别根据汇管或钢管的壁厚确定;

3 不同材质之间的

三、长距离石油输油管道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注意哪些事项

1、(1)管道各输油调度系统和泵站各岗位,应当经常坚持开展岗位练兵,根据本部门及本岗位的特点,讨论、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及预防和紧急处理的措施,有计划地进行模拟演练,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2、(2)输油调度是长输管道的生产指挥系统。根据长输管道的特点,调度系统应当统一指挥,各负其责。

3、(3)采用旁接油罐流程的输油管道,正常运行时生产调度应当控制各站输送能力的相对平衡,防止旁接油罐液位频繁波动,减少油品蒸发损耗,减少岗位工人的操作强度和事故隐患。采用密闭输送的管道,同样应当控制各运行泵站输送能力的相对平衡,防止因管道压力波动过大而引起调节装置经常动作。

4、(4)长输管道工艺流程的操作与切换,应当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有令则行,不允许拖延时间或不执行的情况发生。

5、(5)输油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通信突然中断情况时,任何站不允许启、停泵或切换流程。各、站除积极与上级调度和上、下游泵站加强联系外,应当严密监视本站罐位、进、出站压力和进站油温,尽可能做到本站排量与管道来油量相平衡,防止管道发生事故。

6、(6)管道“结蜡”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清管注意事项见表5-20。

7、表5-20 管道“结蜡”的原因、影响因素

8、(7)在设计条件已定的情况下,热油管道的最小输量要受到油品进、出站极限温度的限制,即最高出站温度和最低进站温度。如果管道输量低于管道允许的最小输量,则无法保证管道的生产安全。热油管道采用正、反输交替输送时,交替过程中,由于油流温降剧烈,管道的临界流量应当大于单向输送时允许的最小输量。而且当管道采用正、反输交替输送时,管道流程切换频繁,故应加强管理。各岗位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操作规程,根据调度指令进行操作。各级调度人员除了正确下达流程切换指令外,还应当密切注意全线的运行参数,定时分析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事故苗头,应当及时处理,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9、(8)输油泵站的主要设备(例如输油泵机组、加热炉等)是保证管道输油安全的关键。对于主要设备的改造必须经过有关专家的论证,获得科学依据,再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新流程、新工艺的现场试验也应有科学的论证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任何人未经过论证和批准,不得随意对现有设备和流程进行改造,避免发生不应发生的事故。

四、为什么输油管道是弯的

1、为什么石油管道是弯得?

2、简单说,是因钢铁特性热涨冷缩,因温度变差异,温度热时管道伸长,温度下降时管道收缩,伸长时管道顶起来,收宿时管易断裂,为解决这些问题,即是管道是直线也要在中间加一外U型涨力弯或伸缩器,避免发生管线凸出地面或断裂事故。管道的弯多是人为的。

五、石油输油管道生产运行调度的安全管理措施包

(1)管道各输油调度系统和泵站各岗位,应当经常坚持开展岗位练兵,根据本部门及本岗位的特点,讨论、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及预防和紧急处理的措施,有计划地进行模拟演练,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2)输油调度是长输管道的生产指挥系统。根据长输管道的特点,调度系统应当统一指挥,各负其责。(3)采用旁接油罐流程的输油管道,正常运行时生产调度应当控制各站输送能力的相对平衡,防止旁接油罐液位频繁波动,减少油品蒸发损耗,减少岗位工人的操作强度和事故隐患。采用密闭输送的管道,同样应当控制各运行泵站输送能力的相对平衡,防止因管道压力波动过大而引起调节装置经常动作。(4)长输管道工艺流程的操作与切换,应当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有令则行,不允许拖延时间或不执行的情况发生。(5)输油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通信突然中断情况时,任何站不允许启、停泵或切换流程。各、站除积极与上级调度和上、下游泵站加强联系外,应当严密监视本站罐位、进、出站压力和进站油温,尽可能做到本站排量与管道来油量相平衡,防止管道发生事故。(6)管道“结蜡”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清管注意事项见表5-20。表5-20 管道“结蜡”的原因、影响因素(7)在设计条件已定的情况下,热油管道的最小输量要受到油品进、出站极限温度的限制,即最高出站温度和最低进站温度。如果管道输量低于管道允许的最小输量,则无法保证管道的生产安全。热油管道采用正、反输交替输送时,交替过程中,由于油流温降剧烈,管道的临界流量应当大于单向输送时允许的最小输量。而且当管道采用正、反输交替输送时,管道流程切换频繁,故应加强管理。各岗位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操作规程,根据调度指令进行操作。各级调度人员除了正确下达流程切换指令外,还应当密切注意全线的运行参数,定时分析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事故苗头,应当及时处理,防止事故蔓延、扩大。(8)输油泵站的主要设备(例如输油泵机组、加热炉等)是保证管道输油安全的关键。对于主要设备的改造必须经过有关专家的论证,获得科学依据,再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新流程、新工艺的现场试验也应有科学的论证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任何人未经过论证和批准,不得随意对现有设备和流程进行改造,避免发生不应发生的事故。

(12273)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