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什么意思 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什么意思 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什么意思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诗人赞美:

1、柳是诗家的爱物,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激发着历代诗人的灵感和想象,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贺知章的《咏柳》就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咏柳,用奇特想象的寄意,使这首小诗既具单纯咏物之美,又得寄意深曲之妙。   

2、单纯咏物的好诗,除了要准确描摹出景物的外部特征,还要刻画出景物独有的神韵。这首诗咏早春二月的垂柳,就可谓“形神兼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3、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4、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5、“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   

6、不难看出,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7、而且,“妆成”、“垂下”、“裁出”三个动词的运用,又赋予静止的垂柳以生机无限的动感,就像是一个体态婀娜的美少女,身著随风飘摆的绿罗裙,正款款向你走来……咏物如斯,深得“形具神出”“赋物之妙”矣!   

8、然而,这首诗难道仅仅是一首单纯咏物的诗吗?诗人要表达的难道也只是对垂柳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吗?我认为,绝不会这么简单!一个“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的旷傲放诞狂士,是绝不会写无关人生痛痒、粉饰社会太平的诗作的。

9、这首诗前后格格不入的氛围变化,一定是诗人独特心绪体悟的反映。   诗歌前两句展现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而温暖的画面,但春寒料峭,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却给人以残酷无情的冰冷之感。

10、蓬勃欢乐与凌厉冷峭如此不谐调,正是诗人苦心经营以寄深意的结果。众所周知,一世平稳、善始善终的诗人没几个,狂傲放诞而又风光无限的就更少了。但贺知章却在由狂放到求仙的人生道路上走了整整86个年头,请为道士,归里舍宅为道观之时,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这是何等的风光!

11、在倾轧不断的官场,在蜚短流长的文坛,方方面面的惊涛骇浪,如履薄冰的日日夜夜,他是怎样求全平衡、游刃有余的呢?   

12、因为,诗人就是诗中的垂柳!人世的种种逼仄和凌迫就像是“二月春风”的“剪刀”,忍受剪裁细叶般的碎割细切的痛苦,才能做到八面玲珑;枝叶低垂、迎风飘荡,是抵御风雨雷电的最好姿态,看似柔弱无力,毫无立场,实际正是诗人与世无争、以柔克刚的智慧选择;

13、碧玉“妆”成,是为了在万绿从中不显突兀,达到“藏水于海”的隐身效果,诗人佯装求仙遁世的放诞狷狂不正是当时许多文人名士的行径吗?“佯装”之下,政敌放心了——谁会和他去竞争得道成仙呢?友朋开心了——放诞不经还真可爱!   

14、“忍”、“柔”、“佯”这三字箴言,正是诗人深谙的处世之道,他独出机杼,用“二月春风”这把奇利无比的“剪刀”,“裁出”了自己人生经历体悟的总结,“剪开”了古代文人处境尴尬酸辛的真相。形似咏物,实则咏怀。

二、春风二月似剪刀的诗

1、

咏柳

2、  贺知章(唐)

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  该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首句讲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飘逸的绿色丝带。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立意新奇,饱含韵味。

三、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剪刀指,它剪出了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中剪刀指的是二月的春风,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它剪出了柳树细细的叶子,剪出了桃花杏花美丽的笑容。

四、你对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如何赏析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评论(10)|给力314不给力

五、春风像一把剪刀剪出了什么

1、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朝大诗人贺知章的一句诗,他形象的把春风比做了剪刀,裁出了细嫩的柳叶,这比喻太神似了,即说出了春风的神奇,又说出了垂柳的美好。

2、绿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意境太美了。

(17318)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