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年工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1、假设某事业编退休人员拥有36工龄,视同缴纳年限为25年,按照老办法计算可得的养老金为5100元,个人账户为5.7万元,所在地区的社平工资为6000元,平均缴费指数为1.1,当地的过渡性指数为1.3%,于2023年满60岁退休。
2、则大致可算出其缴费基数为6000×1.1=66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57000÷139=410.07元,基础养老金=6000×(1+1.1)÷2×36×1%=2268元,过渡性养老金=6000×1.1×25×1.3%=2145元,并且所处的单位有建设职业年金,则每月还可以领取的职业年金为6600×(8%+4%)×12×9÷139=615.36元,按照新办法每月总共可以领取到410.07+2268+2145+615.36=5438.43元,新老办法之间的计算得差为338.43元,按照保底限高的原则和考虑到是2023年退休,这部分差额是按照90%的比例进行每月发放的,所以最后该36年工龄的事业编人员的退休工资为5100+338.43×90%=5404.587元。
二、事业单位岗位等级和薪级怎么划分
一、事业单位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专业技能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二、事业单位的薪级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其中岗位工资是由职称或职级决定的,而薪级工资是由可计算工龄的在校时间和工作时间决定的。可计算工龄的在校时间是指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从入学的那一年起计算工龄。比如学历是本科,工龄就从本科入学的那一年起算再加上工作时间计算。
再者,晋升岗位的时间也决定了薪级工资的档次,假如晋升职称的时间比别人要晚的话,工资也会有很大差别的。工资不一样,一是要看学历和入学时间,二是看晋升职称的时间。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薪级工资标准由相应的“薪级”确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而“薪级”需要由“不同级别的岗位上的具体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两个信息确定。
三、36年工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1、定额调整:每人每月36元。
2、与工龄挂钩调整为:1每一年工龄增加一元。226年~30年工龄的,每满一年每月增加2.2元。
3.31年~35年工龄的,每满一年每月增加3.6元。
4.36年以上工龄的,每满一年每月增加4.8元。注:工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折算年限,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按照以上养老金调整方案,该提问者的养老金增涨情况计算如下:
一、固定调整金额36元。
二、与工龄挂钩调整金额为:36年X3.6元=129.6(元)。
三、比例调整金额:3600元工资X5%=180(元)
该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总金额如下:36+ 129.6 +180=345.6元。
四、2018年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表(最新)
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表套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