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科技创新城市 中国十大突破有哪些

中国十大科技创新城市 中国十大突破有哪些

一、中国十大科技创新城市

1、深圳名列第一,实至名归,也符合预期。在五项排名中,深圳有三项名列十大城市之首,分别是高新制造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人口活力以及万人授权专利量;一项名列十大城市次席,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遗憾的是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深圳在十大城市平均线以下。不过深圳虽高校在校生不多,吸引的高校生却位居全国第一,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创新能力。

2、武汉和苏州在排名中的崛起,令人意外,但是也有迹可循。

3、武汉得益于排名的两大指标体系,一是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武汉独步全国,远远领先其它城市,以100分为基数的打分体系中,仅此一项得分就接近500分。另外一项,则确实令人意外,就是武汉的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竟然仅次于深圳等国内极少数城市,表明武汉在工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狂飙突进,其推行多年的工业倍增计划,初见成效。

4、苏州超越北上广,位列十大城市的探花之席,也主要得益于两大指标体系内的突飞猛进。一是每万人专利授权量,苏州仅次于深圳,超过北京,也超过长三角的杭州、上海;二是苏州的高技术制造业,一贯十分强势。在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比拼中,苏州与深圳形成争雄之势,而非外界单凭印象中的深圳与上海争雄。

5、杭州位居第四,在各项指标中都比较均衡,部分指标比较靠前,如每万人专利授权量,杭州在十大城市中排名前三。

6、北京和广州位居中游,体现了其均衡的创新能力,在部分领域还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北京的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十大城市之首,放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比较,也仅次于绵阳等极少数科技大市,其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和人口活力均位居十大城市第三位,北京唯一的弱势,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优势不强,远逊于深圳、苏州和武汉。这也与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有关。广州的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仅次于武汉,排名十大城市第二,但是其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符,高技术制造业也不发达,远逊于近邻深圳。

7、成都位居第七,排名高于其GDP在十大城市中的排名。体现出了比较强的创新潜力。成都的高技术制造业超越了北上广,以及近邻重庆。近年来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加上本土工业的升级,创新城市攻略开始收效。成都的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和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也排名第五,尤其是后者非常重要,超越其未来的重要工业竞争对手武汉,也超越近邻重庆。

8、天津坐拥滨海新区,研发投入强度排名十大城市第四,人口活力和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排名第六,但每万人专利授权量没有优势,更遗憾的是,天津投入巨大,但是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没有实现大的突破。

9、重庆在局部具有创新优势,其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超过深圳和苏州等重镇,重庆虽坐拥两江新区,部分高新产业表现突出,但是整体上产业升级还没有完成,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和研发投入也比较靠后,这主要是因为重庆虽是一个市,但是面积接近半个省,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拉低了平均水平。

10、重庆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说明重庆是一个人口流出大市,值得警惕。不过重庆未来也无需过于担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外流人口会逐步回流,同时,随着重庆对于西部的辐射能力提高,未来还可以吸引广大的西部人口流入,预计未来十年内,应该可以逆转人口流出趋势。

11、十大城市的创新能力排名,既有令人惊喜之处,也有令人失望之处。

中国十大突破有哪些

12、事实上,由于选取的十大城市都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或者改革力度比较强的地区,这是一个强者之间的排名,纵使是排名第十的重庆,若放到全国范围,也非常强势。每个城市都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其他城市借鉴,每个城市也都有缺陷。纵使是排名第一的深圳,其高校在校生人数,也还不够及格水平。所有的城市,都是其它城市的镜子,既照耀出自身的不足,亦辉映出他者的荣耀。

二、中国2015重点发展十大领域

1、自2005年以来,该项活动已成功举办11届。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副主任耿建东表示,活动旨在宣传中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进公众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科学。

2、  “2015年中国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杰出人才和重大成果不断涌现。”耿建东说,本次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三个环节,被推荐的256项科学进展均为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间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

3、  按照得票排序,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

4、  ——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5、  ——理论预言并实验验证外尔半金属的存在;

6、  ——揭示埃博拉病毒演化及遗传多样性特征;

7、  ——实现对反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

8、  ——探测到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

9、  ——发现东亚最早的现代人化石;

10、  ——揭示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调控特征;

11、  ——解析细胞炎性坏死的关键分子机制;

12、  ——研制出碳基高效光解水催化剂;

13、  ——实现对单个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探测。

三、中国十大科技进步奖

 1、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中国迈出太空行走第一步

2、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

3、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

4、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

5、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6、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10

7、光谱获取率最高望远镜落成

8、自主研制的支线飞机首飞成功

9、量子中继器实验被完美实现

中国十大突破有哪些

10、转基因抗虫棉使北方农作物免受虫害。

四、2021中国十大骄傲

1、“复兴号”领跑世界 开启中国高铁新时速

说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成就,那肯定少不了中国的“复兴号”高铁。2017年9月“复兴号”首次运行后,“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就登上了各国媒体的新闻版面。

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从设施设备,到高新技术,对中国的高铁进行了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有网友读完后由衷感叹:“是时候承认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

2、中国超算天河一号成绩斐然

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以上;有关专家认为,“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3、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型客机“零突破”

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C919首飞现场,年近九旬的“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用自己珍藏多年的小提琴,深情演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4、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诞生在中国

201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传出“石破天惊”的声音:第一个经由体细胞核移植产生的灵长类动物被成功克隆。

两只名为“中中”和“华华”的长尾猕猴,分别在八周和六周前诞生于中华大地,它们的“故事”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5、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中国航天奇迹让世界惊讶

今年年初,从遥远的太空传回了一则喜讯——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着陆,并传回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来了首个“地球行者”。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报道说,嫦娥四号着陆并探索的这个月球背面是人类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研究过的月球区域。通过此次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中国用事实说话,证实了在航天领域的技术能力。

的确,之前全球已进行过一百多次的探月活动,但从来没有一个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于人类而言,月球背面犹如一个“秘境中的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人们探索。

而此次嫦娥四号不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还通过“鹊桥”中继星首次实现了地球和月背间的中继通信,成为了中国航天能力快速发展的又一力证。

6、港珠澳大桥落成通车成为一项革命性创举

2018年中国一项革命性创举就是港珠澳大桥落成,这项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把香港、澳门和珠海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时间。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历时14年,它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7、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中国“绿色奇迹”惊艳世界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几”字弯里南岸。南非新闻网站“独立在线”曾这样描述治理前的库布其沙漠:“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曾因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一贫如洗的经济状况而被称为‘死亡之海’。”

而如今,经过几十年科学治理,这片“死亡之海”已然变成了一处“希望之地”。库布其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典范,也成为世界观察“美丽中国”的窗口。

8、世界上首位人工智能播音员

世界上第一位人工智能播音员的脸、声音、姿势和面部表情都是以新华社的真人播音员为原型的。这款人工智能播音员是由新华社和搜狗共同研发的,在2018年11月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亮相,据称能够和人类播音员一样播报新闻,而且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工作,完全不需要休息。正如一些中国网友所说的,新闻业似乎面临着被高科技瓦解的命运。

9、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2017年6月16日发布的美国《科学》杂志封面上,一颗来自中国的量子卫星“墨子号”赫然出现,格外吸引眼球。6月1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宣布成果:他们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从百公里级提高到千公里级,并以每秒1对的速度在两个地面站间建立量子纠缠。

近百年前,作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爱因斯坦也“百思不得解”。由于当时缺乏检验能力,他认为,或许是量子理论“还不完备”。中国科学家用严格的科学实证,回答了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

10、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

2017年6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

——这是让世界惊艳的中国成就。

今日之中国,1小时能创造超百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大约1.5亿斤粮食,新建近500米高速铁路,处理约600万件快递,往来货物贸易额超过5亿美元……

70年沧桑巨变,有一种奇迹,叫“中国速度”。

五、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十大成就都有哪些

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十大成就有

1.嫦娥计划和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器登陆。

2.超级计算机。

3.深海潜水器。

4.高速铁路建设。

5.水稻基因育种技术突破。

6.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学技术。

7.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8.胰岛素的合成

(19779)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